? 肉的嫩度一般由肌肉中蛋白質的結構決定,主要與肌肉纖維的長度和結締組織的含量有關。在肉質分析中,通常以肉的特性為特征,如保水性、硬度、咀嚼性和剪切力。與鴨和雞相比,白條鵝的肌肉纖維較厚,不適合咀嚼。肉類嫩化的方法,包括物理法、化學法和酶法。這些方法在一定限度上可以達到肉嫩化的目的,但各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和嫩化成果不同。
近年來,關于鵝肉嫩化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,植物源性酶、鈣鹽、磷酸鹽等常用來嫩化處理鵝肉,植物汁液比如生姜汁、木瓜汁、菠蘿汁等因含關于蛋白酶類也用在鵝肉嫩化研究上,以解決鵝肉過度嫩化的問題。高壓技術是近些年來用于肌肉嫩化的一種物理嫩化方法。在鵝嫩化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??偟膩碚f,酶法嫩化成果好,安全性高,成本低,操作簡便。
動物活體肌肉的pH值一般為7.1~7.3,但宰后由于糖原分解為乳酸,構成了pH值的下降,繼而影響了肉的顏色、持水性等性質。有研究結果表明,屠宰之后的白條鵝肉在尸僵階段,pH值從7.1~7.3降到6.0~6.2需20min左右,僵直階段pH值繼續下降到5.2~5.5,此時肉的持水性能越差。然而,在成熟階段,肉pH值開始再次上升,遠離了蛋白質等電點,肉的保水性也得以改進,變得柔軟多汁。脂肪氧化是肉類加工和貯藏過程中品質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,造成的后果便是風味變差,營養物質遭到破壞,甚至產生有損害物質。肉中含有部分天然的耐氧化劑VE,主要來源是通過動物攝入飼料而終端沉于骨骼肌與其它組織中。
有研究結果表明,在飼料中添加生育酚可減緩鐵肌紅蛋白的構成,制約了肉中脂質的氧化。然而,由于肉類含不飽和的脂肪酸,很容易發生氧化反應。因此,肉類的脂質氧化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。通常來說,肌原纖維直徑越大、結締組織的含量越多,則其肌肉的嫩度越低。肌纖維的特性不但影響肌肉的嫩度,也可能影響肉質pH值、色澤、風味與屠宰性能。有學者以70日齡的白條鵝用為實驗進行了研究,結果表明,肌纖維直徑和肌纖維間距、肌pH呈顯明負相關,肌纖維密度和肌pH、持水能力呈顯明正相關。
上一條: 來嘗試三種風味紅酒鵝肝的制作步驟
下一條: 紅酒鵝肝菜里的非主流做法